基于问题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素养
郭子其;
摘要(Abstract):
历史研究工作的起点是提出历史问题,在教学中注重问题史,就是引导学生像史学家一样基于历史的内在逻辑生成问题,领悟学科独特旨趣,学会学科独特思维与方法,内化知识的意义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策略应注重营造历史情境与境遇,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筛选和概念化思维,注重基于学科思想价值的深度问题教学,让学生在整体图景中发现问题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问题史;核心素养;发现问题;教学策略;历史问题;历史教学;问题史学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
作者(Author): 郭子其;
Email:
DOI: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[1][7][18]马克·布洛赫.为历史学辩护[M].张和声,程郁,译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6:26,37,131.
- [2]雅克·勒高夫.新史学[M].姚蒙,译.上海:上海译文出版社,1989:13.
- [3]朱本源.历史学理论与方法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07:55,62.
- [4]王加丰.试论年鉴派的问题史学[J].浙江社会科学,2006(5):160.
- [5]德罗伊森.历史知识理论[M].胡昌智,译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:13.
- [6]张华.论核心素养的内涵[J].全球教育展望,2016(4):11.
- [8]杰弗里·巴勒克拉夫.当代史学主要趋势[M].杨豫,译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:206.
- [9]李剑鸣.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[M].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2007:226.
- [10]海德格尔.存在与时间[M].陈嘉映,王庆节,译.北京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1987:7.
- [11]吴仁英,王坦.翻转课堂: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因应策略[J].教育研究,2017(2):114.
- [12]扬·卢滕·范赞登.通往工业革命的漫长道路——全球视野下的欧洲经济(1000—1800)[M].隋福民,译.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6.
- [13]钟启泉.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:挑战与课题[J].全球教育展望,2016(1):3-24.
- [14]雅克·勒高夫,皮埃尔·诺拉.史学研究的新问题、新方法、新对象[M].郝名玮,译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1988:28.
- [15]李艺,钟柏昌.谈“核心素养”[J].教育研究,2015(9):21.
- [16]费尔南·布罗代尔.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、经济与资本主义(第一卷)[M].顾良,施康强,译.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9:427.
- [17]裴广强.工业革命史煤炭问题研究中的三个维度[J].史学理论研究,2015(2):84-94.
- [19]牛国兴.德国“教育学史”研究的历程[J].全球教育展望,2017(2):108.